Search

上個月信箱內忽然溜進「親子天下-小行星生日派對主題展」的邀請函,本來還在想說台北好遠啊,但仔細一看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上個月信箱內忽然溜進「親子天下-小行星生日派對主題展」的邀請函,本來還在想說台北好遠啊,但仔細一看竟然有育兒界的郭富城--Henry羅寶鴻 老師的講座,主題就是分享家長該如何「安定情緒」,天啊!這不就是平常讀者們都在敲碗的好東西嗎? 馬上手刀報名【安定自我情緒,從愛自己到愛孩子】這一小時的課程。此行就是為了確認育兒的世紀難題:
「不用情緒壓迫、控制、勒索孩子」
「不罵、不打、用愛來教育」
是否有一個確切可行的執行方式?

當我們放棄了上述好用工具,走上「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」的路上時,一個人的氣度再好,包含這棚,在壓力跟衝突下總會迎來內心不平靜的一刻。
因為[孩子可以感受你的內在壓抑],所以當你用扭曲的表情跟機械人般的聲調念孩子,孩子也是會感受到不安的,重點在於怎樣讓家長自己 #找到內心真正的平靜,達到閉眼盤腿能浮空的境界。

[你是否發現自己在某種狀況下易怒?]
就是被踩到情緒爆點,立刻失控吼叫,進入指責與對立的模式。

例如我在臉書分享兩歲孩子死不吃感冒藥這件事,快一半的媽媽會留言「超過五分鐘我就抄傢伙」,但這可能是因為家長心中也有一個「不想吃藥的內在小孩」沒有被安撫。
自己小的時候吃藥沒有被好好對待,看到跟自己一樣不好好吃藥的小孩,就會想起小時候的委屈與難過,甚至是憤怒,這些情緒瞬間湧上心頭,於是常常就用過往大人對待自己的方式,複製給自己的小孩,瞬間就爆了。

[情緒來了怎麼辦]
→立刻將自己轉移到可以幫助恢復內心平靜的場所
→覺察自己有情緒、承認自已有情緒、允許自己有情緒
→深呼吸確認自己冷靜下來後,再回去面對
就好像蠟筆小新的同學、妮妮的媽媽一樣,她有一隻大兔子可以幫助回復平靜,但重點還是接納自己的情緒,而不是轉移或者壓抑情緒,這是需要練習的地方,不然你回到案發現場只是帶著內心的緊繃,還是會被孩子感受到。

[事後探索情緒的來源]
自己想想小孩子感冒卻拒絕吃藥這件事,為何會讓你這麼生氣?
#不吃藥身體會不舒服_爸媽是為你好_所以欠罵
當我們小時候接受到了這樣的價值觀「大人為你著想的時候不聽勸,就該被罵」,那麼你以後看到這樣「欠罵」的孩子,就會牽動自己心中那位「不想吃藥的內在小孩」,情緒反應又快又猛的爆發出來,就像龍捲風來不及逃。

[事後的自我修補:移除情緒地雷]
將記憶回朔到「不想吃藥的內在小孩」,正視自己心中的渴望,希望大人不要用鞭子,而是用糖果來勸導當時的自己,加強認知自己不會因為不吃藥就變成大人口中那個愚蠢的小孩,不再一無是處。 #將自己從過往的生長歷程中解脫出來。

這樣,對於孩子抗拒吃藥這件事情,你的唐僧力就會真的提升許多。
當下就可以不停地對孩子說:爸爸知道藥很苦,你會害怕,你雖然不敢喝,但爸爸還是愛你,爸爸知道你很棒,就算哭過了還是會喝下去。

參加講座前在蕭彤雯的生活同樂會就有看過關於羅寶鴻的分享,但真正面對面的時候才真切感受到,他不同於所謂「專家」在進行案例剖析時給人冷靜斯文的形象,而是將自己的內外在完全的代入孩子、幼童的角色,赤裸裸的表達各種孩子的情緒,雖然看他一下子如同孩子幼稚、一下子如同家長暴怒的切換會替他的人格完整度感到憂心,但這也說明了他不懼怕「面對真實情緒」,也不懼怕展現給別人看到真實情緒,這碰觸到我在學習薩提爾時最難以轉換的部分,但羅寶鴻所分享的都是有根基的知識,而且他真的蠻像郭富城的,分享給還在育兒情緒苦海中的各位囉!


Tags:

About author
電玩人夫的求生存紀錄。
「別人的老公」 寫信給隱藏角色:[email protected] Instagram:genbunken
View all posts